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02010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使用现代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它部门,从事社会经济调查、信息管理与咨询、数量分析与预测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
(一)知识方面
系统掌握经济统计学的理论框架,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经济计量模型和统计软件处理经济数据、进行经济现象的定量分析与预测。
(二)能力方面
能够熟练使用现代统计工具(如R、Python、SAS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具备经济建模、数据可视化、报告撰写与政策分析的能力,具备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能够通过数据洞察社会经济现象,支持决策制定。
(三)素质方面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备全球视野,了解国内外经济形势和政策动向,能够将经济统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与跨文化交流能力,并具备持续学习和自主更新知识的意识。
二、培养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学生需在以下四个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一)品德素养
1.政治素养:坚定政治立场,具备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尊重数据和事实,严格遵守统计工作中的职业规范和道德准则。
3.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能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保持职业操守。
(二)学科知识
1.基础知识:掌握经济统计学基本理论,特别是统计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知识。
2.专业知识:掌握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经济计量模型、非参数统计方法等,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深入解读经济现象。熟悉各类统计软件的使用,具备较强的编程能力,能够处理大数据,并开展经济预测、市场研究等工作。
(三)研究能力
1.基础能力:具备通过社会经济调查、问卷设计和数据收集进行统计研究的能力,能够运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的分析。
2.应用能力:能够基于实际问题,灵活应用统计工具进行经济建模和数据挖掘,具备在复杂环境中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创新能力:具备创新思维,能够提出数据驱动的经济政策建议,具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未来发展
1.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与数据报告撰写能力,能够清晰呈现统计分析结果并为经济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2.跨学科能力:能够与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合作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
3.国际视野:了解全球经济统计领域的发展动态,能够在国际化环境中从事经济数据分析与管理工作。
表1 培养标准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培养目标 培养标准 |
知识方面 |
能力方面 |
素质方面 |
|
品德素养 |
政治素养 |
H |
||
道德素养 |
H |
|||
职业素养 |
H |
|||
学科知识 |
基础知识 |
H |
M |
|
专业知识 |
H |
M |
||
研究能力 |
基础能力 |
H |
||
应用能力 |
H |
|||
创新能力 |
H |
H |
||
未来发展 |
表达能力 |
M |
||
跨学科能力 |
M |
M |
||
国际视野 |
H |
M |
M |
L-低、M-中、H-高
三、培养途径
为实现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将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领域,提供宽泛的多学科理论基础;精选的专业主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数量测度与数据分析的能力;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整个课程体系,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认识事物、搜集数据、统计推断、撰写分析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2. 专业教材选择特色化。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作为经济统计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教材或辅助教材。
3. 理论教学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双语教学、项目教学、无标准答案问题的研讨等;考核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开卷、闭卷、机考、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灵活方式,力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深化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单项实验和综合性试验进行,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和解读数据的能力;实践教学推行“三个相结合”,即“统计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相结合,与国家组织的各项统计普查和重点调查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5.建立实习基地,产学研结合。通过各种实习、实践和比赛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已经建立多个省内外的实习基地,包括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通过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市场调查技术大赛等,通过和其他院校学生的面对面交流竞技,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非参数统计、市场调研与预测、经济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企业经营统计学、运筹学、应用多元统计分析、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分析、SAS统计分析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导论。
五、学分、学制与学位
1.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理论教学128学分,实践教学31学分,合计159学分。各模块的具体学分要求见下表:
学习 层级 |
理论教学体系 |
实践教学体系 |
|||||||
通识教育 |
学科教育 |
专业教育 |
|||||||
模块 设置 |
通识 必修课 |
通识 选修课 |
学科 必修课 |
学科 选修课 |
专业 必修课 |
专业 选修课 |
通识 实践 |
专业 实践 |
创新创业实践 |
学分 |
52 |
10 |
25 |
8 |
21 |
12 |
16 |
11 |
4 |
总计:159 |
62 |
33 |
33 |
31 |
2.学制与学位:经济统计学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附件
附件1:2019级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按课程)
附件2:2019级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按进程)
下一条:应用统计学培养方案
学院电话:0431-84539397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