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风建设 >> 正文
大学生学科竞赛科普(五)——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11-29 08:00 点击数:

数学建模竞赛,是智慧的角力场,是思维的马拉松。用模型诠释世界,以算法点亮未来。挑战无极限,智慧破难题,这是梦想与知识交织的舞台,是大学生风采闪耀之地。

大赛简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创办于1992年,是目前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也是全国大学生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2007年开始被列入教育部质量工程首批资助的学科竞赛之一。

大赛宗旨

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利用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竞赛,推动数学建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促进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激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竞赛内容

(一)赛题

赛题来源广泛涉及工业、农业、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众多领域的实际问题。通常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需要参赛者具备跨学科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模型建立与求解

参赛者需根据赛题背景和要求,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如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微分方程等,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借助计算机软件和编程工具,如MATLAB、Python等,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

(三)论文撰写

需按照规范格式撰写论文,包括摘要、问题重述、模型假设、符号说明、模型建立与求解、结果分析与检验、优缺点讨论及参考文献等内容。要求语言准确、逻辑清晰、结构严谨,能够完整地阐述团队的建模思路、方法和结果。

参赛指南

(一)参赛要求

以团队形式参赛,每队最多三人(需来自同一学校),鼓励不同专业学生组队,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问题分析、模型建立、求解到结果检验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

(二)参赛时间

该竞赛每年9月举办,为期三天。

(三)参赛组别

竞赛分本科、专科两组进行,本科生参加本科组竞赛,专科生参加专科组竞赛(也可参加本科组竞赛)。

(四)评奖标准

竞赛评奖以假设的合理性、建模的创造性、结果的正确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为主要标准。

参赛意义

(一)提升专业素养

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并将其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从而巩固和拓展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对复杂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建模和求解的能力,锻炼逻辑思维与创新思维,提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

(二)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竞赛要求组队参赛,成员需分工明确,共同探讨问题、制定方案、求解模型、撰写论文等,小组成员发挥各自优势,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困难,培养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促进学术交流与创新

竞赛吸引了众多高校的优秀学生参与,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使不同背景的同学们得以交流想法、分享经验,拓宽学术视野。在竞赛中,同学们需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术研究和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提升综合素质与竞争力

通过参与竞赛,同学们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在未来的升学、就业等方面,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经历能够成为一大亮点,增加其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为个人的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数学建模,思维盛宴,智慧较量。在数学建模大赛的舞台上,用思维搭建模型之峰,以知识为基石,数据作砖瓦,展现团队智慧的光芒,向着最优解勇敢进发,让数学之光照亮数学难题,铸就辉煌梦想!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