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报告二等奖
—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看法的调查
张鑫刘思彤李琦李炎聪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公民参与热情的提高,网络舆论在社会舆论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传播方式己成为公众表达民意、讨论公共事务的重要手段。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兴起,网络已经成为了新的舆论阵地,网络舆论在虚拟社区或论坛等重要网络场所的快速流动和传播加快了公众意愿的表达和传播,网络舆论会影响和规范公民行动,因此,规范网络舆论使其成为正向舆论是我国政府必然的选择也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
由于互联网的飞快发展,资讯的传播速度有了一个指数型的增长。消息来源变得更广更及时。特别是在微博、抖音等社交网站出现后,更多的声音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这给网民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地表达意见、获取信息和互动交流的空间,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网络奥论、然而网络奥论是把“双刃剑”,一方面能关注一些主流媒体忽视或者被迫忽视的地方,使得正义得以张扬;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网络的放大作用,很多意见在网络的环境下变得“夸张”,甚至产生"网络暴力”,大学生是目前网络的主力军,从而引发了对于大学生对于网络舆论的看法及态度的调查。
二、调查目的
随着科技的飞快发展,网络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逐渐增大。网络是我们了解外界信息的最主要的渠道。近几年,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网站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也成为我们打发空闲时间的主要工具,网络舆论也是一把双刃剑,使用这把剑的背后人物的真实目的如何,有些时候许多人无法正确辨别,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对网络舆论有着引导作用,希望通过大学生对网络舆论看法及态度的调查,可以得出规范网络的建议。
三、调查概况
(一)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网络调查的方式,在网络上直接用问卷进行调查并搜集统计调查中的一些资料,高效率的把网民反馈的信息进行搜集、记录、整理、分析和公布。网络问卷调查是指调查者依靠一些在线调查问卷网站,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分析结果达到向被选中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者征询意见的目的,从而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和意见。
(二)调查时间
2021年上半学期暑假假期
(三)调查地点
网络调查
(四)调查对象
长春市全体应届大学生
(五)实施组织计划
1、建立调查小组:四人一组
2、拟定调查计划:研究选题、模型并确定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3、准备相关资料:搜集长春市所有高校应届生人数。
4、确定样本量
5、设计问卷:利用在线调查问卷的网站设计问卷。
6、进行调查:根据样本量合理分配,在网络上发放问卷并观察样本的有效性
7、录取数据: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00份,有效回收264份。
8、分析数据
9、撰写报告
四、调查内容
一、受调查者在校学生性别比例:
在本次调查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性占总体比例的5.88%,女性占总体比例的94.12%。
二、年级情况:
在调查样本中,大一、大二的学生基本占大部分比例。
三、样本总体平均每天花费的上网时间:
数据显示,受调查者的上网时间主要集中在5小时以上,占比58.82%;其次上网时间3-5小时也不在少数,占比23.63%;1-3小时占比11.76%;而1小时以内仅占5.88%,由此可以推出大学生上网时间较长,网络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四、大学生对网络舆论事件的关注程度:
大学生对待网络舆论事件普遍是关注过但不评论,占比76.47%,经常关注并参与发表意见占比17.65%,偶尔关注的占比5.88%,几乎是没有人从不关注网络舆论,说明网络舆论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五、网络舆论的可信度: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通过网络人们各取所需,利用它不断地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信息的内容包罗万象,繁复庞杂,但是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则需要人们有一双火眼金睛,认真的加以甄别。
数据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对网络舆论事件持有怀疑态度的占比76.47%,认为网络舆论具有参考价值的占比23.53%,认为网络舆论事件完全可信和完全不可信的占比都为0%。
六、大学生对待网络舆论事件被热议时的态度:
当某个网络舆论事件被热议时,等官方正式披露信息的大学生占比76.47%,在网络上寻找更多信息,关注网络评论的大学生占比17.65%,通过媒体,电视等其他媒介获得更多信息的大学生占比5.88%。
七、对于追逐网络舆论潮流的看法:
对于他人追逐网络舆论潮流的一些做法,大学生持反对态度的观点占比47.06%,持有无所谓的态度的观点占比47.06%,持有支持态度的观点占有0%,其他的占比5.88%。
八、网络舆论对心情的影响:
当面临网络舆论时,大学生认为网络舆论对他们的心情影响特别大的占比53%,认为网络舆论会有一点影响他们的心情的占比41%,认为网络舆论完全不会影响他们心情的占比6%。
九、对热点事件是否发表意见:
对于热点事件,有58.82%的大学生不评论,只是简单地表达出自己的立场的大学生占比35.29%,详细说明观点,希望他人理解,重视地评论的大学生占比5.88%,不表达观点的大学生占比0%。
十、大学生上网的目的:
数据显示,大学生上网网上购物的占比22%,上网通信聊天的占比20%,上网看电影的占比16%,上网打游戏的占比12%,上网查找资料的占比10%,而其他上网的目的占比10%。
十一、大学生上网关注的问题:
数据显示,大学生上网关注明星娱乐占比40%,上网关注情感交流占比20%,上网关注社会生活占比13%,上网关注时事政治占比12%,上网关注法治事件占比10%,而其他上网关注的问题占比5%。
十二、网络最大的忧患:
数据显示,在网络上存在许多忧患,大学生认为信息误导和舆论失真是网络最大忧患的占比25%,认为个人生活隐私的泄露是网络最大忧患的占比30%,认为网络争论引发的社会信任危机网络最大忧患的占比35%,认为点燃社会不满情绪的导火索最大忧患的占比10%。
十三、网络舆论对解决现实事件是否有帮助:
数据显示,认为网络舆论对某件事件现实中的解决有帮助,被指向者迫于舆论压力,对事件有很大影响占比25%,认为有影响,但帮助不大占比50%,认为没有影响,只是网民在唱独角戏占比17%,不清楚占比8%。
十四、大学生对现在的网络舆论环境的满意度:
政府网络传播面临着复杂的舆论环境,而网络舆论“往往会对公众个体,包括企业及相关政府部门,形成强大压力影响和改变其经营策略和政治决策”。因此,面对多元化的网络时代,政府要积极研究分析影响网络舆情的主要因素,掌握其内在的联系,树立、坚持和维护网络舆论的正确导向,在提高政府网络传播效果的同时,建设好社会舆情的大格局。
大多数的大学生对部分网民的观点和评论不满意,占比64.71%,有29.41%的大学生对媒体的态度和作风不满意,对信息的透明度不满意的仅占5.88%,而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没有人对网络舆论环境满意。
十五、规范或净化网络舆论的途径:
数据分析,大学生认为通过让谣言发布所在的网络公司进行辟谣,降低谣言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规范和净化网络占比21%,认为通过具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或个人发布客观正确的信息进行规范和净化网络占比13%,认为通过网民应遵守网络的文明公约,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进行网络交流进行规范和净化网络占比36%,认为通过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以控制进行规范和净化网络占比20%,认为通过其他进行网络交流进行规范和净化网络占比10%。
五、调查结论
1.关于网络舆论影响的结论
(1)调查者中大多数人都会关注网络舆论事件,其中关注但不评论的最多,占比达76.47%。
(2)大家关注但不评论的原因是对网络舆论的真实可信度持怀疑态度,希望等待官方披露信息。
2.关于网络舆论关注情况的结论
(1)关注者中,多数为女生,占比达94.12%,大部分人对时事政治、社会生活、明星娱乐持较高关注度。
(2)对于他人追逐网络舆论潮流的一些做法,反对与无所谓的人数持平,占比47.06%,说明在追逐网络舆论潮流方面有较大争议。
3.关于网络舆论忧患及使用的结论
(1)多数人认为网络舆论易造成个人生活隐私的泄露以及网络争论会引发社会信任危机。
(2)有70.59%的人认为网络舆论对现实事件的解决有影响但帮助不大且随着网络舆论的愈演愈烈,舆论压力愈发严重,或给相关网络部门的管控造成一定困扰。
六、建议/NEW TERM
1、学校:
(1)高校政治教育要多增加网络时事评论的环节,使得大学生多关注时事新闻,大力传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正面宣传为主,引导学生牢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2)对于网络社会丑恶现象,学校要起到带头作用,激浊扬清,针砭时弊,使得每一次发声都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深入实际,了解学生群体的意愿和想法,避免充斥虚话空话和套话,甚至“自说自话”,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善用法治思维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大力进行法制教育、法治文化宣传,推动学校“被动辟谣”转向学生“主动拒谣”。
2、家庭:
(1)保持积极的沟通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加强对孩子道德修养、价值标准方面的教育和要求。
(2)对孩子的上网时间进行合理管控安排,鼓励孩子多参与校园活动,发展生活化兴趣。
3、个人:
(1)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辨别能力。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信息,秉持客观判断,时刻保持正确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杜绝不理性思考,盲目跟风等现象的发生。
(2)强化责任意识,注重伦理道德。切勿将现实中不敢谈不敢言的话题在网络论坛上畅所欲言,甚至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将一些错误乃至反动的言论大肆宣扬,形成一些负面的、消极的网络舆论。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3)拒绝网络冲突,专注学业文化。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社会和国家,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优秀道德文化和时代精神,倡导文明修身,展现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精神风貌为导向的正能量信息。不参与不良网络舆论宣传活动,专注学业,珍惜青春,做一名文明合格大学生。
学院电话:0431-84539397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