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时代,在祖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进程中,一批批青年听从祖国召唤,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青春赞歌。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数百万名青年大学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奋战在新时代乡村建设一线……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只有当青春同祖国事业高度契合时,青春的光谱才会更广阔。
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中华民族有着助人为乐的优秀文化传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温暖着、激励着每个人。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志愿队伍总数达135万个,志愿项目总数10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志愿服务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志愿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不分年龄阶段、不分工作岗位、不分地域籍贯,人人可为,处处可为。在小学举办的志愿活动中,统计学院志愿者真诚付出,用实际行动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展现新时代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奉献统计学院学子的青春力量。当学院青年志愿者陪孩子们玩耍时,他们脱口而出“我参与,我奉献”,“向雷锋学习做好事”,“文明从我做起”时,志愿精神已经存在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将来一定会生根发芽。这启示我们,要激励更多人崇德向善,需要营造志愿文化氛围,推动志愿文化融入日常学习生活。
新时代志愿服务使命更加重大、舞台更加宽广。随着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的不断推进,统计学院学生纷纷投身志愿服务,志愿者们的身影,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为社区创造了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学院志愿者的付出,让我们的城市更加宜居,也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纯净。我们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中送温暖、献爱心,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树新风、育新人,在推进社会文明创建中扬正气、促和谐。
在中华大地上,志愿服务以无数微光汇聚时代暖流,涵养主流价值、培育文明新风,彰显了社会文明的温度和高度。爱的力量总能感染人,统计学院志愿者更加希望“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蔚然成风,用自己的努力与奉献带动社会文明水平的整体提升。我们期待更多人弘扬志愿精神,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在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志愿服务新篇章。
愿我们所有人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
上一条:温暖访寝,温馨相伴
学院电话:0431-84539397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