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培养方案
(0712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统计理论与方法基础、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开阔的国际视野,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统计人才。培养的毕业生能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开发与分析、调查与预测、市场决策以及相关数据管理等中高层次统计分析与研究工作;其中一部分还应具备从事统计学术研究的素质和潜力。
(一)知识方面
1.扎实的统计学专业理论基础:掌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具备数理统计、应用统计、经济统计、社会统计等专业方向的基础知识,熟悉数理模型与统计推断原理,系统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随机过程等数学基础知识。
2.掌握统计学的研究方法与工具:熟悉各种常用统计分析方法,如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元统计分析、试验设计、抽样调查、统计推断等,了解大数据统计与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
3.跨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了解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理解这些领域与统计学的交叉关系,具备综合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国际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能够理解并分析国际统计学界的重要学术研究成果,熟悉国内外统计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方向与应用实践。
(二)能力方面
1.统计分析与建模能力:具有较强的数理分析能力,能够利用现代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建模,能够独立完成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到解释的全过程。
2.计算机应用与编程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能够使用常用统计软件(如R、SPSS、SAS、Python)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掌握数据可视化与数据挖掘的基本技巧,能够进行算法开发与大数据处理。
3.外语沟通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够查阅国外学术文献,了解国际学术动态,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基本学术交流。
4.跨学科沟通与协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进行数据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够将统计学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经济、管理、社会、医疗、金融等领域。
5.创新与研究能力:具备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能够利用统计学理论与方法设计并开展学术研究,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够进行学术论文撰写与研究报告的写作。
(三)素质方面
1.政治素质与社会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树立科学精神与严谨态度,能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相结合,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职业素养与学术诚信: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备较高的学术规范意识,恪守学术诚信,严守数据伦理。
3.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他人有效交流和协作,善于分享与交流统计学相关知识,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全局观念。
4.健康身心与美育素养:具备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拥有较高的审美情趣与文化素养,能够在个人发展中追求全面进步与身心健康。
5.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能够将统计学理论应用于创新创业实践中,勇于探索并善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成果,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变革与科技进步的创新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一)品德素养
1.政治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志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人文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理解并认同国家发展道路和中国文化,了解国情社情民情,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3.职业素养:具备科学精神、严谨态度和学术诚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能够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职业伦理,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职业发展目标,具有较强的统计职业认同感和奉献精神。
4.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具备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能够自觉锻炼身体、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追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学科知识
1.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数学知识,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内容有机结合,为专业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专业知识: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抽样调查、统计推断、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试验设计、数据挖掘等核心统计方法,了解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能够灵活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跨学科知识:了解与社会经济统计、医药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工业统计等领域相关的基础知识,理解统计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开展跨学科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计算机与软件应用知识: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熟悉常用统计分析软件(如R、SPSS、SAS、Python、MATLAB)以及大数据处理工具,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工作,并能够设计简单的数据采集方案,应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
(三)研究能力
1.基础能力:具有中外文文献的阅读能力,能够查阅国内外学术文献,熟练使用各类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与资料查询,了解国内外统计学学术前沿和研究动态,能够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科研成果与发展信息。
2.应用能力:具备设计实验、抽样调查与数据收集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与方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解释与推断,能够解决各领域中与统计相关的实际问题,为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创新能力:具有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具有独立思考与科学探索的精神,能够设计并开展学术研究项目,对实际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具有跨学科研究与协作能力。
4.学术写作与表达能力:具备较强的学术论文撰写和报告能力,能够规范使用学术语言进行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够用学术方式阐述研究问题、分析研究现象、提出研究结论。
(四)未来发展
1.表达与沟通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个人观点,能够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能够就学术与实际问题进行论述和交流。
2.团队协作与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能力,能够在团队中发挥积极作用,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项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3.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了解国际统计学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国际化视野,关注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动向,能够用国际视野审视国内外统计学的应用与发展。
4.职业规划与社会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根据社会和科技发展变化制定职业发展目标与路径,能够将个人发展融入社会与国家需求之中,能够在社会和职业变革中实现自我成长与职业进步。
表1培养标准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度
培养目标 培养标准 |
知识方面 |
能力方面 |
素质方面 |
|
品德素养 |
政治素养 |
L |
H |
|
人文素养 |
M |
H |
||
职业素养 |
H |
|||
身心素质 |
L |
|||
学科知识 |
基础知识 |
H |
M |
|
专业知识 |
H |
M |
||
跨学科知识 |
H |
H |
||
软件应用知识 |
H |
H |
||
研究能力 |
基础能力 |
L |
H |
|
应用能力 |
L |
H |
||
创新能力 |
H |
|||
学术写作 |
M |
|||
未来发展 |
表达能力 |
L |
M |
|
团队意识 |
M |
M |
||
国际视野 |
L |
M |
M |
|
职业与社会 |
L |
L-低、M-中、H-高
三、培养途径
为实现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并举”的培养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遵循“宽专业、厚基础”的基本原则,在保证必要的数学、统计学基础课的前提下,开设经济学专业主干课,使学生通过学习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并通过专业限选课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开拓学生视野。
2.课堂教学以启发式教学为主,结合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将定量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科、管理学科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
3.利用专业统计实验室,通过单项实验结合综合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多种种统计软件包(如SAS、SPSS、EVIEWS和R等),有较强的统计计算能力。
4.实践教学推行“三个相结合”,即统计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相结合,与国家组织的各项统计普查和重点调查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支持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等竞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合作精神。
四、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分析1、数学分析2、高等代数、西方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数学建模、非参数统计、应用回归分析、数理统计、随机过程、抽样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统计计算与软件、数据挖掘技术导论、市场调研与预测、经济预测与决策、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数据分析、国民经济统计学、实变函数、运筹学、试验设计。
五、学分、学制与学位
1.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理论教学128学分,实践教学33学分,合计161学分。各模块的具体学分要求见下表:
学习层级 |
理论教学体系 |
实践教学体系 |
|||||||
通识教育 |
学科教育 |
专业教育 |
|||||||
模块设置 |
通识必修课 |
通识选修课 |
学科必修课 |
学科选修课 |
专业必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通识实践 |
专业 实践 |
创新 创业 实践 |
学分 |
38 |
10 |
34 |
8 |
24 |
14 |
18 |
11 |
4 |
总计:161 |
48 |
42 |
38 |
33 |
2.学制与学位:统计学专业的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附件
附件1:2023级统计学培养方案(按课程)
附件2:2023级统计学培养方案(按进程)
下一条:数据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院电话:0431-84539397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