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培养 >> 培养方案 >> 正文
培养方案:经济统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6-24 21:58 点击数: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统计软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政府机关、经济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它部门,从事社会经济调查、信息管理与咨询、数量分析与预测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经济管理统计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 掌握经济统计学专业理论知识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经济计量学基本原理,熟练使用专业统计分析软件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数量测度与数据分析研究。
3.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4.具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独立的思考及创新能力,能够将统计方法运用于社会、经济、管理领域,并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5. 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三、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理学等一级学科,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与经济学、管理学和现代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注重产、学、研结合,突出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组织统计调研活动及运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途径
为实现统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将通过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培养等不同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学科基础课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方面,提供宽泛的多学科理论基础;精选的七门专业主干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数量测度与数据分析的能力;二十几门专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整个课程体系,突出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认识事物、搜集数据、统计推断、撰写分析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2. 理论教学多样化。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统计思维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双语教学、项目教学、无标准答案问题的研讨等;考核方式上根据教学内容采取开卷、闭卷、机考、论文、调查报告等多种灵活方式,力求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深化实践教学。通过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主要通过单项实验和综合性试验进行,重点训练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处理统计数据的能力和解读数据的能力;实践教学推行“三个相结合”,即“统计社会实践与当地政府统计部门相结合,与国家组织的各项统计普查和重点调查工作相结合,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建立实习基地,产学研结合。通过各种实习、实践和比赛平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专业已经建立多个省内外的实习基地,包括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通过实习基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每年组织学生参加省级和全国的数学建模、统计建模、市场调查技术大赛等,通过和其他院校学生的面对面交流竞技,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
五、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
1.学生毕业最低学分要求:理论教学142学分,实践教学29学分,合计171学分。其中,各模块的具体学分要求见下表:
另有军事理论安排在第1学期,计2学分,就业指导安排在第2、7学期,计2学分,形势与政策不定期开设,计2学分。
2.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主要课程
本专业主要课程包括:统计学、计量经济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市场调研与预测、多元统计分析、经济预测与决策、抽样技术、时间序列分析、运筹学、数据挖掘、保险精算等。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净月大街3699号
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8